在经历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罕见的粮食总产量“九连增”后,中国农业生产正在走向“十连增”。
夏粮重要产区河南省8000多万亩小麦今年有望再获丰收。预计夏粮总产量超过630亿斤,平均单产有望突破800斤大关。
根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小麦主产区机收取得成功。截至6月27日,全国冬小麦已收获3.22亿亩,超过可收面积的94%,夏粮基本到位。从各地的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来看,全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粮丰收意义重大,为实现全年“十连丰收”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粮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虽然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并不是最大的比例,但作为夏粮主体的——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夏粮丰收对保障口粮有效供给、稳定粮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年粮食增产开启了良好机遇。
中国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季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对保障全国粮食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最重要的秋粮产区在东北。2012年,东北四省黑、辽、蒙粮食产量达到2740亿斤,约占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虽然这些主产区刚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春涝,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依然稳定。
今年,中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突破2.1亿亩,玉米播种面积首次突破1亿亩。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也达到1.09亿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75万亩,均比上年增加。
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东北四省种植面积稳定,为全国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农委种植管理处处长谢庆华表示,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目前黑龙江省苗情总体良好,部分地块的玉米已经有一米半高。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炎热,气温高,庄稼长得特别快。
“制约秋粮生产的最大不确定性是气候.”李国祥说,今年秋粮主产区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一周左右,部分地区推迟时间较长,对秋粮生产影响较大。对于秋粮来说,最大的劣势就是后期光热不足。如果冬霜来得早,作物不够成熟,可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打击。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技术手段将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专家提醒,粮食连年增产的背后,必须正视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现实。支撑粮食生产的水土资源面临过度消耗问题,水肥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减少,污染加剧。
“粮食产量的线性增长不是粮食安全的唯一内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线性生产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