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兴区农技示范站基地,农技人员只需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坐在中控室就能控制整个菜园,标准园变成了智慧农业园。蔬菜要不要浇水,如何保持施肥、施药的精准性,如何按需供给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只要发个“命令”就能轻松解决。 “安装一个小型无线传感器,蔬菜就会‘说话’。温室温度高时,它会‘警告’你,土壤湿度低时,它会‘通知’你。”北京市农业局的技术专家说。 据了解,北京计划以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示范,建设8个物联网农业园区,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只关注生产的局面。不仅实现了农作物与农民、市民的互动,也实现了农民与市民、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打开北京市昌平区阿卡农场负责人蒋玉红安装的APP软件。笔者看到,点了“私家菜园”的都市白领,可以实时监控自家菜地的长势,查看菜棚的数据,随时下单、预定送餐。这些城市“菜农”建立了一个“种田”的微信圈,和农场老板、技术人员热烈讨论各种问题。很多人甚至开始研究绿色防控、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术语,“体验式农业”缩短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北京部分高标准园区引进了相关设备和技术,但整体仍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IT专业人士蒋宇红认为,物联网技术已经成熟,但如何应用到农业上值得研究,需要整合金融、物流等资源来实现。 八个公园中最大的是瑞正公园,位于北京通州区。单园占地2100亩,大棚500多个。董事长张建国表示:“物联网技术的物化需要真正的应用。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全流程追溯系统,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的食品。” 对于项目的前景,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指出,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农业从传统到现代,最终将发展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精准技术的智能农业阶段,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农作物生产、运输、销售的智能化管理。 扫一下微信,信息应该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