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国务院发文提出,到2015年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物联网在多个领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此后,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项目。三地根据各自农业产业特点,开展了重点领域的试验示范,试图探索形成看得见、用得上、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分阶段推广。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我国农业物联网取得了快速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与工商等其他领域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差距明显”。资金投入是困扰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较低,小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形势下,物联网发展面临资金困难。物联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博斯韦尔认为,试点示范并不真正意味着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应用尚需时日。它是一个弱农业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就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工业和其他领域,导致其发展初期资金约束严重。
余欣荣表示,政府不可能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演独角戏。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是不可持续的,关键还是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要加强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农业物联网工作,加快形成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主导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盈利。
据了解,农业部正在积极筹划启动财政支持的“惠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制度,加快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激励电信运营商、IT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维市场化,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