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强调,要从四个方面发展多种产业融合模式: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第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第三,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第四,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中国已经连续12年关注“三农”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农业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十三五”规划中,推进农业现代化也被放在重要位置。其中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意在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受此影响,中国智慧农业正迎来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生产,通过移动平台或计算机平台,利用传感器和软件控制农业生产,使其更加“智能化”。狭义的智慧农业包括精准感知、控制和决策管理等方面,如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害预警等智能管理。广义的智慧农业还包括农村电子商务、食品防伪、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休闲旅游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村人口和7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相关农产品极其丰富。而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仅仅依靠农民的经验和劳动力,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封闭的农村经济形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在此背景下,智能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喷洒等自动控制方式,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随着农村电商的出现,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快速连接,农村经济活跃起来,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基于智慧农业的优势,这种模式正在被国家大力推广。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元,2014年可以达到4807亿元。到2015年,中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