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应势而为 特殊的传感器将显示巨大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2/4/4 12:49:02您的位置: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 正文

我国农业一直存在高能量投入和粗放管理的矛盾,迫切需要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和实时可控操作,农业物联网应运而生。通过特殊的传感器,可以实现感知、传输、控制三大功能。
日前,农业部农业物联网专家组筛选并向社会发布了310项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传感器设备、软件系统、应用模式、市场化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制约,以及高资源投入和粗放经营的矛盾。迫切需要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物联网应运而生。农业物联网如何应用,发挥什么作用?
农业是什么样子的?
“以前种菜都是凭经验,容易出现误判。现在依靠仪器,管理更加科学。”在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项目示范点天津静海盛宝农民合作社,几十个蔬菜大棚的情况“浓缩”在几台电脑屏幕上,一张张动态曲线图24小时记录着大棚内的空气、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一旦需要,可以自动或远程控制灌溉、卷帘等操作。合作社董事长顾靖对这套物联网设备很满意:“设备安装后,基地减少了20个用工需求,一年可节约用工成本60万元。”
登录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点击“生产支撑”子平台,每个物联网试点的农业信息都会清晰展现。该平台由天津市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发。覆盖农业生产、市场流通等领域17个数据库,实现全市25个基地传感器数据在线采集。“不用去外地,就能掌握全市网络化合作社的养殖情况,为专家技术指导和决策提供依据。”天津市农委市场信息办信息中心主任关说。
2013年初,国务院发文提出,到2015年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物联网在多个领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此后,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项目。三地根据各自农业产业特点,开展了重点领域的试验示范,试图探索形成看得见、用得上、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分阶段推广。
“农业物联网主要实现三个功能:感知、传输和控制.”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伟解释说,不仅要感知水、气、光等环境变量,还要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觉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要加氮肥。等到肉眼看到黄叶再追肥就来不及了。”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和成表示,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追溯”。
行业的瓶颈在哪里?
“两年前,我在以色列看到一个叶绿素检测传感器。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破题,在包括叶绿素、叶表温度等生物本体的检测传感器研发上,已经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余欣荣,副糜
资金投入是困扰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较低,小农户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形势下,物联网发展面临资金困难。物联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博斯韦尔认为,试点示范并不真正意味着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应用尚需时日。它是一个弱农业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就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工业和其他领域,导致其发展初期资金约束严重。
一套物联网设备,由于核心传感器不同,布局规模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目前试点地区的物联网项目采用政府补贴、企业投资的投入方式,企业对物联网的投入产出比不同。顾靖说,“合作社蔬菜大棚物联网设备共投入110万元,其中政府支持70万元,自筹40万元。预计一年就能收回自筹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有些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需求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的研发大多来自高校的实验室,概念产品较多,与农业的实际应用差距较大。
缺乏专业化的农业传感器也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农业传感器的种类在世界上不到10%,覆盖面和适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些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经常需要校准,设备寿命短。
发展路径在哪里?
“农业物联网工程要以‘测得准、传得快、算得准、用得好’为建设标准,着力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广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和成表示,要加强自主创新,着力突破农业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等共性技术,突破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
要把握农业物联网的特点,就要明确“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余欣荣说,农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只有坚持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的“三位一体”发展路径,充分考虑全生长期、全产业链和所有相关因素,才能推动农业物联网的科学发展。
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物联网具有需求迫切、受益人数众多的特点。农业生产规模不高,生产经营主体投资能力弱。政府有必要加强资金支持,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以激发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在加强外部“输血”的同时,强化农业物联网企业的“造血”功能成为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余欣荣表示,政府不可能制定农业物联网一揽子计划。打天下,唱独角戏。光靠财政资金是不可持续的,关键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要加强机制创新,鼓励支持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农业物联网工作,加快形成政企合作、市场化运行的推进机制。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支持引领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企业有利可图。
面向需求是解决农业物联网发展难题的关键,不接地气是没有前途的。“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在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表示,以宜兴农业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5年的经验为例,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三代产品,“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操作简便要求而进行的改进。
据了解,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支持下启动“益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news/1643.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