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嫁”农业 如何结出“喜果”?

发布时间:2022/4/4 12:49:42您的位置: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 正文

“十三五”期间,宁波将以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四个重点”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绿色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建设农业强市绿城,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重点发展一批“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农业云平台,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市许多设施农业基地陆续引进了一些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物联网“嫁”上农业,这对性格迥异的“夫妻”相处不下去了。他们能“扎根”吗?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设施农业基地,一探究竟。
物联网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更容易。
在镇海区石壮街道兴盛果蔬实验示范场的大棚里,大棚顶部悬挂着喷头,下面沿着田埂放置着细长的滴灌管。按下电源开关,细密的水滴“从天而降”,让蔬果喝个饱。
常郑荣喜说,温室内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与信息采集器相连。当电脑检测到环境数据的变化时,会自动提示启动滴灌设备给作物浇水施肥。此外,通过温室里的高清摄像头,他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实时查看作物生长状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在繁荣农场,有100亩这样的智能温室,是全市最大的。此外,还有500亩温室大棚安装了手控喷灌设备。
郑荣喜说,这些智能大棚改造前后花了130多万元。经过三年的使用,效果不错。以前人工抬水管浇灌100亩地,需要20个人,耗时10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一两个人,刀收起来也要四五个小时。”算下来,不仅省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力,省了60%的水,而且浇水施肥均匀,果蔬长得更好,看起来更漂亮。
“现在的劳动力太贵了。雇一个日薪至少150元的工人,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郑荣喜说,经过仔细计算,这个智能设施四五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长期来看还是划算的。
在宁波,近两三年在几十个果蔬种植基地使用了自动监控的水肥灌溉一体化技术,但规模普遍较小。在江北慈城镇三秦村的宁波大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物联网农业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工厂化生产的水平。
在这个无土、立体栽培的“植物工厂”里,3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大棚里,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能完全控制作物生长。除人工操作播种和收割外,所有作物生长管理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公司负责人庞利民表示,“植物工厂”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的结合,通过对各种外界因素的智能精准控制,为植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物联网技术的魔力改变了传统农业。在大龙公司的大棚里,农作物一年可以收获10季以上,产量比普通大棚高三四倍,从花卉到各种果蔬,什么都可以种。庞利民表示,物联网农业最直接的好处是把人从浇水、施肥等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用科学数据代替感官判断,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更容易。
智能控制“水土不服”的原因是什么?
与传统农业相比,物联网农业是用I“武装”起来的
黄是象山一个水产养殖场的老板。三年前,他花了一百多万元引进了智能水产养殖系统。信息集成设备箱放置在鱼塘水面上,与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的传感器相连。一旦测量数据发生变化,老黄手机上就会收到报警信息,并能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增氧机等设备,及时处置。
黄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的设计很完美,但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多了。根本原因是传感器和控制器受不了养殖场高温高湿和海水强腐蚀的恶劣环境。它们总是坏,测量数据不准确,后续维护费用高,最后不得不弃用。老黄说,县里几个农场都差不多,“质量还是不够”。
设备昂贵,维护成本高,成为物联网农业“落地生根”的一道坎。郑荣喜说,一个大棚装个高清摄像头要六七千元,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用处不大。农民讲究实用,提倡智能接地气。
农业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农业物联网控制技术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关硬件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质量还有较大差距。同样的传感器,进口的零件能用三四年,比国产的长一倍多。另外,像测土传感器,技术要求很高,国内很少有,设备质量“瓶颈”需要尽快突破。
从2012年开始,市农业部门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智慧农业,现在已经建成了14个示范点。从分布情况看,物联网技术主要用于推广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畜牧业等精细农业。更适用于高附加值、高环保要求的农业领域,如花卉、药材种植、种子培育等。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实现精细化管理,大幅提高综合效益。水稻等大田作物环境因素复杂,成本高,产量低,物联网技术还难以应用。
庞利民直言:现在一些农场为了“门面”搞“智慧农业”,路子走歪了。另外,发展物联网农业,急需培养一支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和设施维护的专业人才队伍。“现在即使引进高科技设备,农民也不会用,培训必须跟上”。
智慧农业需要
携手打造“精准”
未来的智慧农业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农业”。“以后种什么,怎么种,都是大数据决定的”,一位农业部门的同志总结道。
以温室番茄种植为例,通过各种传感器,整合温湿度、土壤成分分析等各种环境数据,接入专家库平台。经过平台对比,确定哪些数据和条件需要调整,然后启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打开大棚补光,或者自动喷水施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种植体系,这也是智慧农业最基本的运营模式。
在这个体系中,专家库平台是最关键的,包含作物生长的完备模型和数据库。庞利民说,在“大龙”的智能温室栽培技术中,其核心是一套从以色列引进的精确控制体系,能识别各种数据,“主宰”作物生长。
  有关专家表示,农业生产实现数字化和精准化以后,将有可能减少50%以上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从而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
  据了解,目前,市农业部门已经启动智慧农业“云平台”前期规划,试图通过采集足够的数据,结合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智慧农业构建数字化“大脑”。
  当前,以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物联网农业,是智慧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推进农业物联网,意义重大,且需快马加鞭。
  农业部门同志指出,宁波现在已有不少传感器生产、信息技术平台服务的企业,发展物联网农业,最好将通信企业、设备制造商、平台服务商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农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宁波的物联网农业制定统一的标准。此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加大设施大棚改造,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运作,逐渐建立农业生产技术规范。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news/1672.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