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田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不懂技术。销售也是一个问题。”江苏省涟水县许继果蔬标准园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大数据和农村电商的有效对接,只种一棵蔬菜,合作社农户年收入从以前的2.6万元增加到4万多元。
走进红窑汉唐蜀道芦笋种植合作社,江苏省农科院挂职干部雷帆带领一名技术人员,正在与合作社成员交流芦笋套种蔬菜立体种植技术。去年,合作社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农科院提供了测土数据、新技术、新品种等。在基地里。生产中通过物联网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目前汉唐芦笋种植合作社芦笋种植面积近千亩,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就近实现就地就业。
近年来,涟水县通过推广“大数据协同产业电商市场”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发展与市场需求对立的问题。通过对农民生产技术的前端指导,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大量市场需求的分析,打通了市场与农民之间的信息通道,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涟水县农委主任徐军表示,智慧农业是该县智慧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通过农业大数据,采集生产和流通的农业信息,为政府涉农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和产业发展指导,帮助农民管理生产,实现政农信息互通,为消费者提供产地信息和认证溯源,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和农村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
2016年,涟水县共采集合作社数据264条,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农业服务商20余家,数据总量4万余条。建成10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23个农村服务站,实现网上交易额5亿元。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