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速智慧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4/4 13:03:26您的位置: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 正文

近年来,静海区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对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进行物联网改造,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自动预警等智能化管理,使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标准化、精准化、可追溯化,减少人力和成本,同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农民省力。

盆栽蔬菜“牵手”智能管家

静海区大丰堆镇益丰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盆栽蔬菜,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浇水、加温管理。“互联网”方式让农业管理更加省力。

寒冷的冬天,静海区大丰堆镇益丰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三个大棚里春色盎然,各种盆栽蔬菜让人眼前一亮。技术管理员张宇说,“我们有20多种蔬菜,如香蕉、西葫芦、彩椒、小番茄、黑色水果、黄色菊花和紫色菊花。”

天津爱民科技网络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在益丰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三个大棚发展盆栽蔬菜种植,市场逐渐打开。温室里不仅有加热板、探照灯、潮汐苗床等现代化农业设施,还有网线和摄像头。该公司技术人员张宇说,大棚里所有盆栽蔬菜都可以用手机控制浇水,大棚温度也可以用手机控制。“比如你晚上不在大棚里,你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大棚温度低,可以用手机控制。当你按下它时,加热板会自动加热。如果湿度不够,直接用手机控制供水就行了。”

张宇告诉记者,她和另一个同事现在正在管理这三个大棚。别看这几千盆菜,两个人管理起来不累。她介绍操作,在手机上进入他们的管理平台,点击种植区的浇水程序,启动大棚里的浇水设备,水沿着管道进入潮汐苗床。“下面有眼睛。水从底部一点一点上升,渗透到基质中,基质吸收水分。”

益丰源合作社负责人王强说,“合作社以现代、节能、科学的农业种植,加强无土栽培,不断发展特色养殖,为以后的旅游、采摘打下基础。给合作社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助力绿色防控

移动信息产品不仅为温室作物田间管理提供了便利,也为农业科研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农业技术研究事半功倍,提速增效。

近年来,大邱庄镇金美设施农业园中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绿色防控中的应用,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了一整套生态种植技术,也使生物病虫害防治更加精准。

在合作社的日光温室里,黄瓜被分成两个区域进行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虫害防治实验。技术员李超正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全面的比较。李超说:“霜霉病有三个实验处理,第一个是抗菌,第二个是堆肥茶,第三个是波尔多;武夷霉素用于防治白粉病的试验。我们想筛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为同行提供参考。”

在棚子的柱子上,记者注意到上面挂着一个方形的小盒子。李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推出的物联网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昆虫信息采集、孢子培养统计分析、小气候信息采集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掌握虫情、病情、苗情、田间气候等。并提供技术

此外,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必然的关系。比如,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时,蔬菜可能会遇到一定的病虫害,工作人员根据多年的经验可以提前预测到。因此,通过对湿度、温度和光照的实时监控,一旦温室内温度和湿度过高,系统会及时向手机发送短信预警。当需要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湿度时。

通过物联网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目前,合作社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种类蔬菜的特点,总结出一套有效、规范的生物防控技术,包括天敌、驱避植物、无人机授粉、生物制剂等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生态防控体系。

新技术集成,老行业急需突破造价人才瓶颈。

点点鼠标就能种地,这对于习惯了在田间锄地的农民来说,显然是非常兴奋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拦路虎”,让种植户在新技术面前无法行动,阻碍了智慧农业的落地。

第一,成本高。购买一台物联网设备需要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考虑到性价比,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温室种植、大棚种植等精细农业。由于其附加值高,环境相对独立,而且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单位产出,所谓高投入高产出,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农业园区和合作社自然愿意使用。日前,记者在静海区大邱庄镇盛宝粮食种植合作社看到,合作社在30多个大棚里安装了传感设备。技术员岳在盛宝粮食种植基地物联网服务平台上负责数据采集和观测。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面积2020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常规蔬菜生产平均亩产8000公斤。物联网技术投入使用后,亩产将增加1000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4元的销售价格计算,每亩新增效益可达4000元。

显然,物联网技术在大田作物上的普及难度很大。首先,大田作物附加值低,难以收回成本。再就是相对开放的种植环境和复杂的环境因素。如果下大雨,仪器很可能会被冲走。

第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采访中,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他所在的合作社而言,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最小的也快五十岁了。为了教他们如何安装和使用APP,专门安排专家为他们“跟踪服务”。当然,他们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操作物联网设备,但这里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懂农业生产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农业。两个

兼得的人才非常难找。也就是说,由于地块生产条件不同、生产作物不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既需要懂农业又懂软件设计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使用人才,还要建立一支能够修理设备的维护队伍。这样的瓶颈让不少种植户望而却步。总之,一次投入成本高,同时设备维护成本高、缺乏专业人才都成为制约物联网技术推广落地的主要原因。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物联网技术推广落地,在鼓励更多流转大户科学种田、技术种田的同时,还可尝试各种金融服务对接“智慧农业”。比如物联网公司可以把设备租给农民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企业跟农民共担风险、共享后期收益,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推广了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此外,采访中,一些合作社在尽享物联网为设施生产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有技术人员提出,目前平台上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宽泛,没有具体到每一种作物,因此,他们也期待着这项技术能够更为精进,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福利。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news/2252.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