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几个瓶颈

发布时间:2022/4/4 12:26:06您的位置: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 正文

我国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几个瓶颈

虽然物联网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因为是新技术,所以在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农业物联网要想在短时间内广泛应用于中国基层农业,还有几个瓶颈。

瓶颈一: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缺乏行业标准。

我国在将物联网技术发展为产品的过程中,一直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以及RFID等关键技术的自主产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上游设备制造商的成本必然增加,下游设备在农业上的应用必然受到影响。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标准:接口标准化和数据模型标准化。虽然我国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并在次年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要集中RFID核心技术的研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然而,中国的RFID产业仍然很混乱。虽然技术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技术标准依然如镜。由于厂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产品成本无法降低,势必成为制约物联网在农业领域普及的重要因素。

瓶颈:海量信息整合的问题。

农产品从最初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不断的状态记录,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海量信息存储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现有的存储算法无法满足物联网在农业中应用的需求。因此,为了普及物联网技术,我们需要改进现有的存储算法来降低存储成本。另外,农产品从生产到运输会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保证各个环节信息采集点的建立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卫生防疫、商务、农业、工商、畜牧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部门间的协调程序非常复杂。

瓶颈三: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与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完善程度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兴、华为系统设备厂商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其他环节还比较欠缺。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要芯片商、传感器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环节的配合。因此,在中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在各方利益机制和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推动物联网的普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瓶颈四: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技术应用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农业物联网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主导的产业示范项目、物联网企业示范项目和大型国有农场的物联网项目。三种商业模式都不能有效解决产业链成员成本高、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如何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来激励所有参与者,成为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课题之一。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news/1085.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