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一列连接广阔领域、巨大市场、农业的快车,让人看到了无限可能。在9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2015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互联网农业”这一新经济形态成为展会焦点。
盯着千里之外的“四情”
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电脑监控田间作物的苗情、病虫害、墒情,并及时将数据传输到省监控平台,为全省下一步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博会的很多展馆里随处可见。
在龙康农场的农业物联网监控平台上,记者看到远程视频监控、农机作业监管、作物医院等功能一应俱全。打开电脑,可以看到高清摄像头传来的画面,同步掌握农田土壤温度等数据;农田发生病虫害时,拍张照片,可以在线诊断,也可以上传给农业专家咨询;在收获季节,您还可以在电脑上准确监控和管理农业机械的运行轨迹和效率.
一棵茶树上,有四五个传感器,综合监测作物茎秆微变化、叶片温度、果实膨大等数据。并在施肥、浇水等方面为茶农提供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指导。微物联公司物联网工程师方介绍,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农业标准化生产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比如茶树的最佳方案是什么样的湿度、温度、肥料、水分?找到这个点,才能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的输入,相当于找到了人体的标准体温。”
网上买所有的省菜。
怎样才能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麦乐农产品网推出的“邮掌柜”项目,正在解决农民的烦恼。该项目线上基于Maile.com和邮政掌柜系统,线下依托邮政农村窗口资源和配送渠道,打通农产品网上交易。目前,麦乐农产品网正在各地遴选一批小卖部、超市,将店主培养成当地的“邮政店主”。来自庐江县泥河镇胜利村兴隆超市的“邮政掌柜”李林向记者演示操作系统。“这很容易!交费,买东西,卖东西,什么都清楚。村民们都很信任我们,总是从我们这里买东西。他们自己的玫瑰花茶,米,油也是送来给我卖的。卖价好,他们当然高兴!”
因为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很多农村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很难进入城市,同时城里人想吃又买不到。来自合肥的景汇联合社开发的生鲜电商生态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协会负责人徐家刚介绍,他们通过电商平台、手机APP客户端、微商城等媒体工具,将全省150多家农民合作社的近2000个蔬菜品种放到网上,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的直达。“前一天下单,第二天下午6点前送到小区。”
不卖茶,卖茶山
众筹农业和体验式农业正在改变农业的盈利模式。石台县西黄山茶园基地在农博会上推销他们的茶山定制业务。只要在网上下单,就能以800多元的价格订购一个私家茶园,并享受茶叶配送、免费游园采摘、农家乐旅游住宿等诸多优惠。吸引城市人到农村消费。同样,来自太湖牛镇的京湖鸡依托公司网上农场商城,推出视频电商、互动养殖、品质溯源三大服务,让会员“不仅能吃到鸡蛋,还能在网上看到鸡,了解鸡蛋的生产过程。”
借助互联网,一些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也显示出新的活力。聚农e购总经理程稳杰说,他们的农业电商服务从过去的信息端延伸到产品端,服务对象从不确定的网民聚焦到新兴的农业主体。针对部分新农贸品牌不够响亮的问题,他们推出楚河街社,将新农贸农产品集中包装,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展示等方式,将新鲜的绿色蔬菜送到市民家门口,打造“2.0版农贸市场”。
“新未来”充满了挑战。
在本届农博会上,“互联网农业”成为展会内外最热的词汇之一。不仅众多参展企业纷纷打出互联网牌,展馆还首次设立了“互联网农业”展区。同时,展会还邀请了众多精英为“互联网农业”出谋划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茂华认为,“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为“三农”带来新的未来。
“互联网农业”到底加了什么?怎么加?对此,参会企业的老总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Younongpin.com总经理杜洋认为,目前,政府、电商平台、农村电商运营平台是支撑“互联网农业”发展壮大的三大力量,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努力。与会的部分农业电商负责人认为,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在保鲜、运输、标准化等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制约了农业电商的发展。他们坦言,目前农产品的销售不得不走实体店和电商相结合的方式,网上销售目前只能做区域性的尝试。